腫瘤標志物:捕捉癌癥的“影子”
來源:網(wǎng)絡 時間:2020-03-30 16:50 咨詢專家
腫瘤標志物是檢測腫瘤的手段之一,它在血液中的含量與腫瘤的惡性程度、轉移、復發(fā)等息息相關,如何能及早發(fā)現(xiàn)并進行治療呢?民眾體檢中心專家建議,要定期查腫瘤標志物,腫瘤標志物可捕捉癌癥的“影子”。
一個腫瘤病人,如需觀察療效,或判斷腫瘤是否復發(fā)或轉移,醫(yī)生只需給病人取點血,測一下相應的腫瘤標志物,就能從化驗單上得到答案。若手術切除干凈,其標志物數(shù)值會明顯下降;如仍居高不下,提示腫瘤切除不徹底或有轉移灶;倘若下降后又上升,則提示復發(fā)。此外,利用這種檢測手段對腫瘤標志物進行追蹤檢測,還能早期發(fā)現(xiàn)轉移病灶,把腫瘤細胞消滅在萌芽狀態(tài);并可正確指導術后放療,化療等;及時為腫瘤病人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;并可為判斷腫瘤病人的預后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(jù)。
目前,在臨床上開展的腫瘤標志物檢測的項目有:
血清癌胚抗原(CEA):正常值小于5微克/升。最初在結腸癌患者中發(fā)現(xiàn)CEA升高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,在肺癌、胰腺癌、乳腺癌、甲狀腺髓樣癌、膀胱癌和宮頸癌患者中,有30%的患者血CEA升高。此外,CEA對已確診的腫瘤病人的預后與評價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。
甲胎蛋白(AFP):由胚胎時期卵黃囊、肝臟、小腸產(chǎn)生,在婦女懷孕后12-14周,血中水平達高峰,16周后下降。AFP是最早發(fā)現(xiàn)的腫瘤標志物,是診斷原發(fā)性肝癌的常用檢查項目,約70%的原發(fā)性肝癌患者,AFP高達20微克/升以上。所以,臨床發(fā)現(xiàn)AFP升高病人,若不是孕婦,在排除活動性肝炎和生殖系統(tǒng)腫瘤的情況下,應高度懷疑原發(fā)性肝癌。
CA—19-9:正常值小于35單位/毫升。在胰腺癌中陽性率高達87%,如結合檢測CEA,90%的胰腺癌病人都會出現(xiàn)陽性反應。
CA—153:正常值小于40單42./毫升。在乳腺癌病人中有20%升高,如有轉移灶,其陽性率高達84%,且對估計預后與判斷療效意義較大。
CA-72-4:對胃癌早期診斷有價值,若臨床上懷疑胃癌時,除檢測此項外,可結合CEA、CA-19-9檢測,如三項均呈陽性,對胃癌診斷很有價值。
CA—125:這是一種與卵巢有關的物質。患胰腺癌、肝癌、乳腺癌時,CA-125都可能升高。如果女性體內(nèi)的CA-125相當高,首先應考慮是否患有卵巢上皮癌。
前列腺特異抗原(PSA):正常值小于4微克/升,在前列腺癌中陽性率高達30%—86%,其升高水平與腫瘤體積密切相關。手術后復查,值的降低與回升,對預后有直接關系。
絨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:正常人血中濃度小于5微克/升,如患絨毛膜上皮癌,睪丸和卵巢的胚胎性惡性畸胎瘤者,HCG可升高,且血、尿中的HCG的含量多少與預后相關聯(lián)。
體檢中心專家李廣仁教授表示,腫瘤標志物雖能早期捕捉癌癥的“影子”,但目前對癌癥的診斷準確率還達不到100%。因此,單項腫瘤標志物升高,并不表示患了癌癥,必須結合病史、臨床癥狀、體征和其他實驗室檢查,綜合分析,全面考慮,才能做出最終診斷。
本文內(nèi)容來自網(wǎng)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(nèi)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