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生活:“心理體檢”不可忽視
來源:網絡 時間:2020-03-30 16:51 咨詢專家
臨近年底,壓力驟增,很多人常常會覺得身體不適?!白罱衔柑邸?,“昨晚又失眠了”,這兩句話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,而多數(shù)人并未意識到導致身體不適的真正病因是——心理。
“心理感冒”了
市民李先生近期總覺得累,渾身沒勁,思維遲鈍,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明顯下降,吃飯飯不香,躺下睡不著,情緒悲觀低落,甚至一度冒出自殺的念頭。
到醫(yī)院作全面身體檢查,卻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什么生理上的疾病。李先生無奈之下來看心理醫(yī)生。
他給淄博市第五醫(yī)院張店心理衛(wèi)生門診部主任孫萍大倒苦水,“貸款十幾萬入了股市,27元多每股買進的,本想大賺一筆,誰知一下跌到不足 10元錢,比攔腰斬還狠,關鍵是貸款炒股的事沒給妻子說,如今,商貸、房貸都要還,壓力大的咋都扛不住啊!”
孫萍告訴記者,這就是典型的由“心理問題”引發(fā)了“身體問題”。其實,人的心理一旦出現(xiàn)問題,常常會表現(xiàn)在心理和軀體兩個方面。常見的心理表現(xiàn),一是抑郁,具體癥狀是精神萎靡、情緒低落、悲觀厭世等;二是焦慮,表現(xiàn)為漫無目的的著急,莫名其妙的驚恐,自己也不知道擔心什么卻總是提心吊膽。軀體的普遍表現(xiàn)則是胸悶、心慌、出汗、失眠、便意頻繁等,此外還有頭暈、頭痛、四肢乏力、身體某些部位出現(xiàn)異常感覺、周身游走性的疼痛等。
心理也能體檢嗎?
年底總是“多事之冬”,今年尤其如此。金融危機肆虐,股市套牢、年終考核、績效獎金、職務升遷,一年的辛勞能否實現(xiàn)當初的期許?心理壓力之下,很多人開始出現(xiàn)身體不適的癥狀。此時,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去醫(yī)院作身體檢查,很少有人能想到先作“心理體檢”。
心理咨詢專家建議,應該像重視身體檢查一樣重視“心理體檢”,并且要堅持定期進行以及時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。
孫萍認為,人們忽視“心理體檢”,一方面是因為意識不夠,另一個原因則是設置心理診療科室的醫(yī)院也不多。
實際上,通過填寫一些經過科學設計的心理測驗問卷,也可以進行心理健康自測。
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宗富老師推薦,常見的心理測驗問卷有《焦慮自評量表》、《抑郁自評量表》和《癥狀自評量表》。他建議,個人可以通過做題打分,然后根據(jù)評判標準作一下自我測驗,但結果僅供參考,科學診斷還是要到專業(yè)的心理診療機構。
“心理體檢”治未病
“心理體檢”與身體檢查一樣,都是用專業(yè)數(shù)據(jù)說明健康狀態(tài)。不同的是,“心理體檢”是讓體檢者做一系列的測試題目,最后通過專業(yè)的統(tǒng)計和分析得出心理健康與否的結論。
“心理體檢可以防患于未然,學校每年都鄭重其事地組織大一新生進行心理測驗。”于宗富介紹。
能夠“防患于未然”是發(fā)達國家重視“心理體檢”的重要原因,也是“心理體檢”與心理治療的明顯區(qū)別。
孫萍介紹,12月下旬,一位大一新生因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被送進淄博第五人民醫(yī)院住院治療。實際上,這名學生早在半年前就特意向父母提起過,“最近老覺得不對勁,我想去看看心理醫(yī)生。”但這并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。大學新生軍訓一結束,該生回到家中再也不去學校了,在家連父母做的飯都不吃,只吃自己買的飯,還每天把個碗或者高壓鍋扣在頭上要保護自己,顯然患上了被迫害狂想癥。她認為,如果家長當時聽孩子的話,或者孩子自己去專業(yè)的心理診療機構作個“心理體檢”,很可能不會發(fā)展到必須住院進行“心理治療”的程度。
有心理問題≠不正常
有心理問題,尤其是通過“心理體檢”發(fā)現(xiàn)的,并不可怕。可怕的是混淆認識和諱疾忌醫(yī)。
心理專家建議,首先要認清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和不正常的心理問題。有過多年學生心理工作經驗的于宗富認為,臨近期末考試,一些學生出現(xiàn)情緒緊張、考前失眠等情況,這很正常,不過是學生心理素質不夠過硬罷了。而就李先生來說,若看到股市多日接連跌停,心理出現(xiàn)一時的緊張、暴躁情緒,應當判斷為正常反應;但實際上,李先生連平時社交圈都遠離了,提不起興趣參加任何活動,體重直線下降了20斤,這已是抑郁癥很嚴重的表現(xiàn),應當予以治療。
其次,切忌不可好面子不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。于宗富認為,自己要嘗試轉換看問題的角度,多往好處尋思少往壞處琢磨,就可為自己減壓。也可找朋友傾訴;日常生活中多運動、多加入集體活動;最直接的辦法則是找心理診療專家,獲取專業(yè)的心理治療方案;當然,若將自我調節(jié)與專業(yè)診療結合起來定會事半功倍。
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