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直腸脫垂多基于先天因素
來源:網絡 時間:2020-04-20 10:45 咨詢專家
直腸脫垂,俗稱脫肛,顧名思義就是直腸脫出肛門。近年來,臨床顯示,直腸脫垂多發(fā)于老人和小孩等相對體弱的群體,尤其是小于五歲的孩子發(fā)病率比較高。此時,小孩的自我健康意識尚不足,因而需要家長積極的進行指導預防。
小兒直腸脫垂多與發(fā)育未完善有關
小兒脫肛常表現為排便時肛門會翻出一圈紅色腫塊,排便后可自行縮回肝內,但隨著脫肛加重,腫塊越來越大,有時并不能用手拖回肝門內,若不留意,脫出部分還可能受到磨損,造成出血、糜爛、潰瘍等。
為什么直腸脫垂這么鐘愛小孩子呢?研究顯示,這主要是由于小兒生理結構尚未發(fā)育完善。一方面,小兒盆腔組織尚未發(fā)育完善,只要是骶骨彎曲未長成,對直腸周圍組織難以有穩(wěn)定的支撐,且便后肛門收縮力不強;另一方面,直腸與骨盆垂直分部的生理結構特點對肛門括約肌造成一定的壓力,加上小兒本身肛門括約肌較松弛,很容易致使肛門括約肌超負荷承重,失去對直腸的牽拉固定作用,導致直腸脫垂。這種情況在營養(yǎng)不良的孩子身上更為明顯。
臨床顯示,小兒脫垂還可能由很多后天因素造成,諸如便秘、坐便時間過久、頻繁腹瀉、咳嗽、嘔吐等,都可能造成小兒腹腔內壓力增大,造成直腸脫垂現象。
小兒脫肛感如何進行積極預防
首先,要保證充足的營養(yǎng)。小兒挑食、偏食等營養(yǎng)不良導致的脫肛是小兒脫肛較為常見的原因。家長要給予充足而平衡的營養(yǎng)搭配,以增強肛周肌肉收縮力,減少脫肛發(fā)生的可能性。
其次,治好可能誘發(fā)脫肛的疾病。脫肛也可能由于頻繁腹瀉、便秘、咳嗽等疾病間接引發(fā),因而首先要及時治愈這些可能引發(fā)脫肛的疾病。
第三,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。小兒大便時不宜久坐便盆,且要保持肛門的清潔與衛(wèi)生。
小兒脫肛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,基于五歲以下小孩的自我健康意識與保護意識不強,預防小兒直腸脫垂關鍵在于家長做好日常保健工作,避免孩子營養(yǎng)不良,保證孩子肛門健康。
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!
快捷導航
/Direct![](/skin/images/list/direct.png)
在線預約
/Online booking![](/skin/images/list/online_booking.png?20210209160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