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對尿石癥進行全面診斷
來源:網絡 時間:2020-04-12 11:09 咨詢專家
尿結石的診斷不應只停留在判斷結石是否存在,更應了解其并發(fā)癥有無及嚴重程度,包括有無梗阻和感染,分腎功能如何。還應了解可能的原發(fā)病因。
1.尿石存在的診斷:大部分病人可根據其典型的腎絞痛、血尿,結合Ⅹ線檢查而確診。少數病例以無痛性血尿、腎積水、尿路感染,或以一側或全腎功能受損而就診,這就需要有對本病的警惕性及進一步的泌尿系形態(tài)學檢查而獲確診。
2.尿石并發(fā)癥的診斷:不能僅根據結石的大小來判斷有無梗阻,應做形態(tài)學檢查。判斷梗阻的程度及腎功能,可采用IVP、BUS及靜態(tài)或動態(tài)核素掃描或攝像。有無感染存在可依據臨床表現、尿常規(guī)及尿培養(yǎng)等判斷,必要時運用特殊的培養(yǎng)方法。對于長期存在的結石應注意除外鱗癌的合并存在。
3.尿石病因的診斷:應詳細詢問有關病因方面的病史,如生活史(居住、飲食、工作環(huán)境)、家族史(遺傳性疾病、尿石家族)、既往史(甲旁亢、痛風、潰瘍病、腸道手術、慢性腹瀉、骨折臥床、泌尿系感染及糖尿病、高血壓、休克、虛脫等)、用藥史(磺胺、牛乳加小蘇打、阿斯匹林、維生素C、D、激素、乙酰唑胺、鈣劑、苯妥因、瀉藥、止痛藥、利尿藥等)。同時結合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,如血清及尿液檢查(血鈣、磷、尿酸,24小時尿鈣、磷、尿酸、草酸、胱氨酸、枸櫞酸);尿培養(yǎng)如為尿素酶細菌(主要為各型變形桿菌、某些肺炎桿菌、綠膿桿菌、沙雷氏菌屬、腸產氣菌、葡萄球菌、普羅菲登斯菌及尿素支原體)感染,應考慮是否為感染性結石;特殊代謝檢查(如腎小管酸中毒的氯化銨負荷試驗,原發(fā)性甲旁亢的腎小管磷再吸收、鈣負荷試驗等);結石成分分析等進行推斷。另外,閱讀Ⅹ線平片上結石的密度、輪廓、紋理及CT檢查的薄斷層片、CT值,均可粗略推測結石的成分。局部因素常可通過泌尿系統(tǒng)形態(tài)學檢查得以發(fā)現。
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!
快捷導航
/Direct![](/skin/images/list/direct.png)
在線預約
/Online booking![](/skin/images/list/online_booking.png?20210209160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