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合并心臟病最危險的三個時期
來源:網絡 時間:2020-03-31 09:57 咨詢專家
妊娠合并心臟病是嚴重的產科嚴重的合并癥,是中國孕產婦死亡的第3位原因,占非直接產科死因中的第一位。由于妊娠,子宮增大,血容量增多,加重了心臟負擔,分娩時子宮及全身骨骼肌收縮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臟,產后循環(huán)血量的增加,均易使有病變的心臟發(fā)生心力衰竭。同時,由于長期慢性缺氧,致胎兒宮內發(fā)育不良和胎兒窘迫。
妊娠合并心臟病對胎兒的影響妊娠合并心臟病對胎兒的影響,與病情嚴重程度及心臟功能代償狀態(tài)等有關。病情較輕、代償機能良好者,對胎兒影響不大;如發(fā)生心衰,可因子宮淤血及缺氧而引起流產、早產或死產。妊娠與分娩對妊娠合并心臟病的影響產后1~2天內,組織內潴留的水分進入血循環(huán),致體循環(huán)血量有再度短暫的增加,心臟負荷又有所加重。妊娠合并心臟病最危險的是以下三個時期:
1、妊娠期:妊娠時血液總量增加約30~40%,尤其是妊娠32~34周達最高峰,此時心臟負擔亦最重。
2、分娩期:分娩期心臟負擔的增加更為明顯。每次宮縮約有300—500ml血液自宮壁進入中心循環(huán)。第二產程除宮縮外,腹肌與骨骼肌亦收縮,加上產時用力迸氣,肺循環(huán)壓力/腹壓加大,心臟負擔此時最重。第三產程胎盤循環(huán)停止。易引起心衰;另一方面,由于腹內壓驟減,大量血液都郁滯于內臟血管床,回心血嚴重減少,造成周圍循環(huán)衰竭。
3、產褥期:產后1~3天內,組織內潴留的水分進入血循環(huán),致體循環(huán)血量有再度短暫的增加,心臟負荷又有所加重,產后四至六周恢復正常。
為防止妊娠合并心臟病,孕婦應注意定期做好產前檢查,可以降低心衰的發(fā)生率和死亡率;保持適當的休息,每日至少有10個小時的睡眠,不能過度勞累,避免情緒激動;注意飲食營養(yǎng),攝取富有維生素、高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;上呼吸道感染和貧血是誘發(fā)妊娠期心衰的常見原因,因此要加強預防各種感染,即使感冒也應臥床休息,若發(fā)燒或持續(xù)咳嗽,應住院治療,如果有貧血,可服用鐵劑和葉酸等。
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